当前位置:首页 > 禅都说纪
纪法讲堂 | 行贿罪① 行贿罪的客观方面
发布时间: 2019-04-10 08:56 文档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查看次数:1472 【字体:

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、第三百九十条是关于行贿罪的规定。

 

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:“为谋取不正当利益,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,是行贿罪。

 

在经济往来中,违反国家规定,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,数额较大的,或者违反国家规定,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、手续费的,以行贿论处。

 

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,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,不是行贿。”

 

刑法第三百九十条:“对犯行贿罪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罚金;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,情节严重的,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 

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其中,犯罪较轻的,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,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,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”

 

一、行贿的对象——国家工作人员

 

行贿罪的行贿对象与受贿罪的主体是一致的,都是国家工作人员,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,国有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、国有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,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。

 

二、行贿罪客观方面认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
 

1.对“谋取不正当利益”的认定

 
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1222号),行贿犯罪中的“谋取不正当利益”,是指行贿人谋取的利益违反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政策规定,或者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政策、行业规范的规定,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。

 

违背公平、公正原则,在经济、组织人事管理等活动中,谋取竞争优势的,应当认定为“谋取不正当利益”。

 
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(法发〔200833号),在行贿犯罪中,“谋取不正当利益”,是指行贿人谋取违反法律、法规、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利益,或者要求对方违反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政策、行业规范的规定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。在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,违背公平原则,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的,属于“谋取不正当利益”。

 

2.贿赂与馈赠的界限

 
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(法发〔200833号),办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,要注意区分贿赂与馈赠的界限。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、综合判断:(1)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,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;(2)往来财物的价值;(3)财物往来的缘由、时机和方式,提供财物方对于接受方有无职务上的请托;(4)接受方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提供方谋取利益。

 

三、追诉标准

 
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169号),为谋取不正当利益,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,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,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。

 

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,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:

 

(一)向三人以上行贿的;

 

(二)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;

 

(三)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、调整的;

 

(四)向负有食品、药品、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,实施非法活动的;

 

(五)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,影响司法公正的;

 

(六)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。

 

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〔201222号),多次行贿未经处理的,按照累计行贿数额处罚。

 

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款,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,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,不是行贿。
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
分享到:
相关文章
主办单位: 中共新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机关    承办单位: 新兴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  
中共新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机关 制作和维护   
ICP备案: 粤12036698号-1    公安备案: 粤公网安备44532102445329号